A股年内还会走出新高?投资主线有哪些?十大券商策略来了
2025-09-15A股年内能否再创新高?三大核心逻辑与分歧点
一、政策红利与经济复苏的“双轮驱动”

2023年下半年,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,多家头部券商对A股走势保持乐观。中信证券指出,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“活跃资本市场”基调,降准、专项债提速等政策工具储备充足,预计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升至5.2%,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。中金公司则强调,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11.8倍,处于近十年30%分位,估值修复空间显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外资回流成为关键变量。8月以来,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超600亿元,创年内新高。高盛在最新报告中上调中国股票评级至“增持”,认为MSCI中国指数仍有15%上行空间。
二、技术面压力与市场分歧
尽管利好频出,市场对年内新高仍存分歧。国泰君安提醒,上证指数3400点上方存在2021年套牢盘压力,需成交量持续放大至1.2万亿以上方能有效突破。申万宏源则指出,当前公募基金仓位已升至88%的警戒线,增量资金入场节奏可能放缓。
从行业轮动看,广发证券统计显示,年内涨幅超30%的TMT板块近期出现分化,部分AI概念股回调超20%,而低估值蓝筹尚未形成接力,市场亟需新主线。
三、十大券商共识:结构性行情延续
综合十大机构观点,三大共识逐渐清晰:
政策敏感型板块:券商、地产链(建材/家居)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与“保交楼”加速;科技突围主线:半导体设备(国产替代率不足20%)、数据要素(潜在万亿级市场)、机器人(政策补贴+人口红利消退);消费复苏弹性:中秋国庆旺季催化下的白酒、免税龙头,以及医疗服务的估值修复。
海通证券特别强调,当前市场与2019年结构牛相似,建议关注“中特估2.0”概念——具备高分红、低估值特性的央企龙头。
四大投资主线深度拆解,把握轮动节奏
一、科技成长:从主题炒作到业绩兑现
华泰证券将AI产业链分为三层掘金:
基础设施层:光模块(中际旭创)、服务器(浪潮信息);算法应用层:金融IT(恒生电子)、智能驾驶(德赛西威);硬件载体层:MR设备(立讯精密)、机器人(绿的谐波)。
兴业证券提示,需警惕部分概念股业绩证伪风险,重点关注毛利率超30%、研发投入占比超15%的真成长企业。
二、周期复苏:供需错配下的弹性机会
中信建投测算,全球铜库存仅够使用3.2周,创十年新低。随着新能源车(单车用铜量达83kg)与电网投资放量,江西铜业、紫金矿业等资源股具备涨价弹性。化工板块中,国信证券看好MDI(万华化学)、维生素(新和成)的旺季提价空间。
三、消费分层:高端消费与性价比并行
中银证券调研显示,白酒行业呈现“K型分化”:
高端酒(茅台/五粮液)批价企稳,中秋预订量同比增15%;区域酒(今世缘/迎驾贡)通过渠道下沉实现20%+增速。免税赛道中,国金证券预计四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将突破150亿元,中国中免市占率有望回升至65%。
四、防御配置:高股息策略的长期价值
长江证券回溯过去十年数据,股息率TOP50组合年化收益达12.3%,远超沪深300指数。当前性价比较高的标的包括:
煤炭(中国神华,股息率8.2%);银行(交通银行,股息率6.5%);高速公路(宁沪高速,股息率5.8%)。
风险提示与操作建议尽管机构普遍看好后市,天风证券仍提示三大风险:
海外加息超预期导致外资波动;地产销售复苏不及预期;年报季业绩暴雷风险。
投资者可采取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:
核心仓位(60%):配置沪深300ETF或行业龙头;卫星仓位(40%):捕捉科技、资源等弹性品种,利用ETF网格交易降低波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