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谈判释放积极信号 黄金走势延续震荡反弹
2025-09-16中美谈判缓和市场焦虑黄金为何逆势走强?
地缘博弈趋缓下的“意外行情”
近期,中美高层在经贸、科技等领域的密集互动释放出阶段性缓和信号。美国宣布部分取消对华加征关税,中方亦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提出新承诺,双方同意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。这一系列动作被市场解读为“避免硬着陆”的积极尝试,全球股市应声上涨,美元指数小幅回落。
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却未如预期下跌,反而在每盎司1920-1950美元区间持续震荡,并于本周突破1960美元关键阻力位,形成“利空不跌”的反常格局。
这一现象背后,隐藏着三大深层逻辑:
“缓和不等于反转”的市场共识:尽管谈判取得进展,但中美在核心技术、地缘战略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弭。机构调查显示,超六成投资者认为当前缓和仅是“战术性休整”,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去美元化进程仍在加速,长期不确定性支撑黄金避险需求。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微妙转向: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3.2%,核心通胀黏性超预期,但就业市场降温迹象令9月加息概率降至15%。
市场开始押注2024年降息周期,实际利率(名义利率-通胀)下行预期削弱美元吸引力,黄金作为零息资产的持有成本降低。央行购金潮的托底效应: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387吨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中国、土耳其、印度等新兴市场央行持续增持,官方储备多元化战略为金价提供坚实支撑。
技术面与资金流的共振信号
从技术分析视角看,黄金周线级别已形成“双底”结构,MACD指标在零轴下方金叉,RSI脱离超卖区域。CFTC持仓报告显示,截至8月15日当周,投机者持有的黄金净多头头寸增加1.8万手至12.3万手,创三个月新高,表明机构资金正重新布局黄金多头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金价与美股呈现罕见正相关性。历史数据显示,这种情形多出现在经济“滞胀”预期升温阶段——即增长放缓与通胀高企并存。若下半年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弱,黄金可能同时受益于避险需求与抗通胀属性的双重驱动。
震荡反弹能否延续?三大变量决定黄金下半年命运
变量一:中美谈判的“虚实辩证法”
尽管当前谈判氛围积极,但双方核心诉求仍存显著差异。美方要求中方扩大农产品采购与金融市场开放,中方则聚焦高科技出口管制松绑与公平竞争环境。若后续谈判陷入拉锯战,或出现“协议签署但执行遇阻”的典型博弈场景,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快速反转。
历史经验表明,黄金在中美关系“打打谈谈”周期中往往呈现“事件驱动型脉冲上涨”。例如2019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期间,金价单月涨幅达7.6%;而2020年1月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,金价短暂回调3%后继续上行,因市场意识到科技战、金融战等“第二战场”仍在发酵。
变量二:全球流动性拐点临近?
当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存在显著分歧。高盛模型显示,美国经济“软着陆”概率升至35%,但摩根士丹利警告企业债违约潮可能引发信用紧缩。若四季度出现“加息结束+经济衰退”组合,黄金将重现2007-2008年走势:在降息初期因通缩担忧承压,但随着流动性泛滥与债务货币化推进,最终开启主升浪。
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来自东方——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,储备量达2136吨。若“去美元化”从央行行为蔓延至民间投资(当前中国家庭黄金配置比例不足1%,远低于全球平均5%),可能引发数万吨级的潜在需求增量。
变量三:数字货币的替代效应边界
比特币年内涨幅超70%,部分投资者担忧其“数字黄金”属性分流资金。但数据揭示深层真相:黄金ETF(如GLD)与比特币价格的相关性从2021年的0.6降至目前的0.2,表明两者受众逐渐分化。黄金的核心需求来自厌恶波动性的机构与央行,而加密资产更多吸引风险偏好较高的散户。
在极端市场环境下(如交易所暴雷、监管打击),黄金的“终极避险”地位难以撼动。
投资策略:在震荡中捕捉结构性机会
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,可参考以下配置方案:
机构投资者:运用黄金与美债、日元的对冲组合,在美联储政策转向期捕捉跨资产套利机会。